半椎体畸形

半椎体畸形

概述:此为椎体畸形中最为常见者,易单发,亦可多发。椎体畸形在胸椎多见,腰段亦可遇到。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无相关资料。

病因

病因:病因不明。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无相关资料。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特点  视畸形缺损的部位不同可引起以下脊柱畸形:
    (1)脊柱侧凸:因单发或多发半椎体畸形所致。
    (2)脊柱后凸畸形:见于后侧半椎体畸形者。
    (3)脊柱侧凸及旋转畸形:严重侧弯者,如果躯体上部重力不平衡,则于发育过程中可逐渐形成伴有明显旋转的侧弯畸形,并伴有胸廓变形等体征。半椎体畸形伴有后侧半椎体畸形时亦易发生。
    (4)身高生长受限:以多发者影响为大。
    2.分型  Nasca曾将椎体畸形分为以下六型:
    (1)单纯剩余半椎体:即相邻的两椎节之间残存一个圆形或卵圆形骨块,易与相邻的椎体相融合。
    (2)单纯楔形半椎体:指在X线正位片上椎体呈楔形状外观者(图1)。
    (3)多发性半椎体:指数节连发者。
    (4)多发性半椎体合并一侧融合:多见于胸椎。
    (5)平衡性半椎体:即2节或多节的畸形左右对称,以致畸形相互抵消,除躯干短缩外,并不引起明显侧弯外观(图2)。
    (6)后侧半椎体:指椎体后方成骨中心发育而中央成骨中心不发育,以致从侧面观椎体形成楔状畸形外观。

并发症

并发症:可并发脊柱侧凸、脊柱后凸畸形。严重畸形者,可并发心、肺功能不全。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X线检查,可显示畸形椎体,必要时可行CT或MRI检查。

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及X线平片所见,必要时可行CT或MRI检查等。但同时应对患者的全身状态及有无并发症等作全面判定。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治疗

治疗:视畸形的特点与其所引起的脊柱发育异常的程度不同可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
    1.严重脊柱侧凸(伴或不伴旋转)畸形者  应按脊柱侧凸行手术治疗。
    2.严重驼背畸形已定型且影响基本生活者  可行截骨术治疗。
    3.青少年病例  为避免或减缓脊柱畸形的发生与发展,可对脊柱的凸侧1~数节先行植骨融合术,以中止该节段的生长。但为避免矫枉过正,开始时不宜融合过多,且需密切观察。
    4.轻度畸形者  可辅以支架,并加强背部肌肉锻炼。
    5.注意预防及治疗各种并发症  尤其是脊柱畸形严重者,多伴有心肺功能不全,应综合治疗。

预后

预后:手术操作难度大,效果常欠满意。

预防

预防:无相关资料。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